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定投资信心 外资积极拥抱A股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17

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定投资信心 外资积极拥抱A股

近期,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均表示,看好中国股市,2023年A股估值会明显回升。数据显示,北向资金11月累计净买入逾600亿元。从旗帜鲜明“唱多”到“真金白银”加仓,外资纷纷亮明“看好A股”的态度。市场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回升前景和资产估值吸引力成为外资“唱多”的扎实依据,金融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坚定了全球投资者参与的信心。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声,提示布局中国资产的时机已到。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高盛2023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及资本市场动态视频会上获悉,高盛继续给予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其预计2023年A股估值会明显回升,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优质国企股有望提供更高的回报。摩根士丹利同样认为2023年中国市场将有更好表现,其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3年年底将上涨14%。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10月中旬,该机构曾表示,买入中国股票的好时机已到。记者注意到,看多中国资产特别是A股正在成为外资共识。瑞银发布的一份展望报告称,中国近期的举措表明,保持经济增长仍是重中之重。股票市场上,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中国互联网以及部分工业板块有望成为主要受益者。富兰克林邓普顿新兴市场股票团队中国股票组合经理黎迈祺近期表示,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和整体估值水平均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全球其他市场而言,中国股市的回报前景更加乐观。数据显示,北向资金11月累计净买入600.95亿元,今年前11月累计净买入550.07亿元。机构人士表示,今年A股市场上,外资时而流入、时而流出,但配置型、长线资金保持净流入,表明外资看好A股的长期投资价值,也反映了外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信心。今年以来,进一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不少国际机构看好改革催生的投资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投资中国资产的信心。新一轮自主开放务实举措正加快落地。人民银行、外汇局近日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并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资金管理要求。东方金诚认为,新规定将进一步提振外资参与中国债市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外资投资A股的便利性,证监会10月曾透露,正研究制定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的两项政策,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参照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二是豁免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早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申请更多牌照,包括投行牌照。”野村控股执行董事、中国委员会主席饭山俊康说。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期表示,证监会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还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框架,加快落实各项开放举措,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国际机构和人才参与我国资本市场。转自:中国证券报 原文链接:http://www.shuzhiren.com/post/30357.html

相关文章

海南旅游快速复苏

精心种植的山兰稻梯田错落有致,火山石堆砌而成的展馆别具格调,椰子漂洋过海来到海南的故事在椰子日记5D主题馆里缓缓展开……在位于海南儋州的嘉禾共享农庄,每天前来旅游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期间更是“一...

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水利部近日发布消息,截至2021年7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

增加重稀土矿进口量以满足国内需求

当前,在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稀土行业从来就不缺话题。近日《参考消息》一则“中企搭建跨境稀土供应链”的新闻表示,中国稀土集团旗下企业正在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市修建新工厂,主要用于提纯和加工从缅甸进口的重稀土矿...

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在11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透露,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4512.2万件;2022年著作权年登记量达635.3万...

股权融资政策扩围加力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业界注意到,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股权融资政策正加快实施。自2022年11月房...

美AI巨头频陷非法数据收集争议

“有许多专家相信,OpenAI公司在使用公共视频网站的数据训练其大模型。”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8日刊文称,这家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获取数据的方式正在引发争议。不只是OpenAI,近期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